黔东南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优势特色资源,找准着力点,切实推动全州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一是着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技工作涉及改革事项的有序推进。开展州内高校、科研院所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调研,制定《黔东南州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开展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体系,出台《黔东南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
二是着力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走访服务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多方面挖掘有创新潜力的企业,不断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认真落实州级奖补政策,向上争取省级奖补资金,同时加强与工信、统计、税务等部门联动,推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扣等优惠政策落实,激励更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大研发投入。
三是着力产业科技支撑。聚焦“5+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重点突破重晶石、石英砂等优势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技术,强化赤泥、钡渣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推进重点领域及其配套技术突破。强化现有平台提质增效,加大玻璃、钡盐、酸汤等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力度。围绕种质资源创新、“宜机化”研究、精品水果单产提升和病虫害防治、民族医药及民族工艺品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攻关,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产业优势向技术优势蜕变。
四是着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落实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企业、人才、技术供需渠道。加强黔东南州科创文创园培育力度,推动设立州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孵化培育一批科技成果应用创业实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赋能产业发展。加快技术经理人(经纪人)培养,抓好科技金融工作,做好省级科技奖申报推荐。
五是着力科技对外合作。深入推进“科技入黔”,充分发挥“桥头堡”政策优势,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对接的力度。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与本地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重点产业领域科技研发,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用,为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