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南州紧紧围绕省“六大基地”建设和“富矿精开”部署,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有力推动全州科技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强化“出题”意识,提高“解题”能力。聚焦磷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制定黔南州2024年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完成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一图一库”编制,启动编制硅、钙、锑、茶叶、刺梨产业科技创新“一图一库”,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技术榜单,实施“伴生稀土资源高效分离提取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
二是强化“建管”并重,增强“功能”实效。以“五类平台”建设为牵引,瓮福集团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重组,黔南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顺利实施,“中低品位磷矿选矿中试基地”启动建设。与北京大学共建天文科教实践基地。加大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建设,“龙里县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区域创新体系能力提升”等4个孵化平台建设项目获立项支持。同时,强化对已建科创平台的分类指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强化“引用”结合,注重“产研”融合。制定印发黔南州深化产业创新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准引进科技人才,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推动州内重点企业与省内外多个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新技术推广。依托东西部科技协作,引进广东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赴黔南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和成果转化。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入选省第八批“千层次”创新型人才。
四是强化“科创”服务,助推“量质”提升。指导帮助企业谋划科技项目、建立研发机构、引育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攻关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金融模式,召开科技金融接洽会,签订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科技放贷。开展研发“加计扣除”技术鉴定,多个企业项目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并收录规上企业研发项目,103家企业获研发扶持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