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作为贵州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通过深化东西部科技协作,与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构建了多层次合作体系,形成了 “需求牵引-精准对接-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黔东南州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也为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了生动实践。
强化协同创新载体建设。黔东南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通过与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共同建成“黔东南州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成功引进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科技成果在黔东南州落地转化。同时,陆续引入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专家团队,与企业共建“霞宇油茶产业研究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及“香杉木材功能化高值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合作平台,为“桥头堡”构建基础支撑。
深化“大湾区研发+黔东南转化”。黔东南州科技局先后与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佛山大学等高校签署科技合作协议,推动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大湾区高校和州内企业联合申报国家、省、州科技项目,推动大湾区科技成果在黔东南州以“先使用后付费” 模式转化。
常态化创新人才交流。黔东南州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面向广东省农科院、佛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科技特派员征集工作,选派30名科技人才到黎平、雷山、从江等地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引进赵甜甜博士到贵州省千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科技专员,为企业开展鲟鱼生物活性提取物的稳态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有利于企业打开鲟鱼籽提取物高端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