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成现实数字人”为核心的“新质IP数字资产”、器官芯片体外技术、凝胶新材料绿色安全产业化、木结构建筑及古建筑消防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等最新医学成果、电激发瞬态吸收光谱技术……
近日,在贵州技术交易市场路演厅,贵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合作活动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6个科研团队携多项前沿科技成果亮相,组团路演寻求合作。
此次活动是贵州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化省校合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标志着省校合作迈入了全新阶段。
“此次活动前期,省科技厅带队对接中国科学院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加速推动厅院校间合作进程。”贵州省技术转移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斌表示,此次路演充分体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合作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先推送了一批与贵州重点产业领域企业技术需求高度契合的技术成果,6个团队率先响应,促成此次高效对接。贵州技术交易市场挖掘重点领域企业真实有效需求,做好需求储备、快速推送、迅速组织对接,实现需求的快速响应和供给的精准匹配。
路演现场,多个项目引发广泛关注。其中,由中国科学院谢毅院士领衔团队带来的“二氧化硅气凝胶节能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因其绿色技术和广阔应用前景受到瞩目。据团队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尚权博士介绍,该项目采用“密闭循环绿色制备路线”,实现了溶剂循环利用、原材料零流失,碳排放降低30%以上。同时,团队自主研发的水性分散技术,使气凝胶应用从“粉体时代”迈向“即涂即用”的新阶段。
“此次活动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沿科技成果引入贵州,针对性地解决当地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为贵州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原动力。”上海天知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李龙表示,此类“科技入黔”活动有助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们将协助贵州技术交易市场进行技术评估与对接,精准筛选契合贵州产业发展的科技成果,同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模式构建、政策咨询等全链条服务,推动项目加速落地见效。”
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守海表示,此次交流合作不仅是落实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行动,更是推动“科技入黔”、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领域取得多项重大原创成果,与我省大数据电子信息、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清洁能源开发等产业主攻方向高度契合。
安守海呼吁全省高校院所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省外优质创新资源对接,共建中试基地等产学研平台,发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桥梁作用,推动省外前沿科研成果在贵州中试熟化并加速产业化;鼓励企业提炼技术需求,要求贵州技术交易市场构建常态化技术供需对接机制,围绕重点领域精准匹配供需,推动优秀成果落地;优化服务生态,要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团队提供政策支持等服务保障,对省校合作项目实行“优先立项、优先保障、优先配置”专项支持,打造一流成果转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