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要闻
2.27亿元资助我省650个项目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获资助项目650项,资助金额2.27亿元,较2024年分别增加15项、1287.9万元

贵州大学获批项目204项,直接经费6907万元,立项数位列部省合建高校第4位

本报讯(记者 张凌)9月16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公布2025年度集中申报项目评审结果,我省24家科研单位共获资助项目650项,资助金额达2.27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加15项、1287.9万元,实现稳中有进。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位列获批项目数前四位,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2025年,贵州大学获批项目204项,直接经费6907万元,立项数位列贵州第一,部省合建高校第四位。贵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复忠介绍,该校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科研工作的“头号工程”,构建“校—院—系—团队—个人”五级服务体系,出台十余项管理制度,将科研业绩与职称、岗位、绩效全面挂钩,并为每个学院配备专职科研秘书,实现经费报销、伦理审查等事项“一网通办”,让教师把最多的精力用在实验台上。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聚焦绿色农药、粮食安全、数据安全,承担重大项目。50余名青年教师加入14个创新团队,依托“学科+”“团队+”交叉模式打破院系壁垒,催生出多项原创成果。首次实现聚苯酯塑料选择性氢化降解的成果被诺贝尔奖得主Benjamin List专文评述;地球内核低横波波速机制研究登上《Nature》,均为贵州大学牵头完成。

“自然科学基金是西部高校冲刺‘双一流’的加速器。”吴复忠说,6年来贵州大学立项数从158项增至204项,经费从6164万元增至6907万元,“项目—平台—人才—学科”形成良性循环,为服务“富矿精开”“六大产业基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025年,贵州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增速居全省首位。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龚维介绍,学校聚焦申报书质量与创新性,推出三大精准举措:一是挖掘人才潜力,结合前两年评审意见与新进人员科研成果,筛选“重点关注对象”并由校院跟踪指导;二是对申请书实施“包产到户”式指导,建立指导专家库推动申报人与专家双向选择并签订帮扶协议,实现全程指导;三是强化线下“一对一”指导,集中邀请专家现场解决申报书问题。

“对师范院校而言,基金项目是培养高水平师资的摇篮,也是服务基础教育的源头活水。”龚维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有效提升了学校科研人员的基础研究能力,助力产出高水平成果,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下一步,贵州师范大学将组织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专题解读会,依托“帮扶”专家团队推动学科交叉协作,建立“多轮评审机制”,优化申报书薄弱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资助体系,引导科研力量聚焦生物农业、资源勘查、环境治理、大数据、人口健康等重点领域。创新项目组织方式,推动设立厅地联合基金,由市州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出资,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凝练科学问题;扩大联合基金覆盖范围,力争实现市州全覆盖。加强青年人才培养,设立“科研新苗”专项,对35岁以下、首次承担国家级项目的科研人员给予滚动支持;依托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吸引中国科学院、清华、北大等团队与贵州高校联合攻关,在交叉前沿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管理服务,建立项目申报“预评审”机制,邀请国家基金委专家来黔开展“靶向辅导”;升级科研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把“放管服”落到实处。

“我们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牵引,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基础研究高地,让更多原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该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