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统计员王河正熟练地在“贵州省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系统上更新人口台账。“过去,一年要填近百张表,现在只需维护1张主表、150项村级填报指标,数据还能自动汇总生成报表。”王河的感慨,折射出贵州以大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破解“报表负担过重”难题的创新实践。
王河需要为多个部门填报经济作物、粮食畜牧等各类报表,仅人社的学籍教育台账就涉及34个指标。如今,系统整合了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人口就业等核心数据,村级填报频次从“日报、周报”压减至“年报、季报”,无需再打印纸质材料往返镇里报送。“再也不用反复传表格了,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王河说,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也提升了填报效率。填报经济作物报表时,只需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作物品种,勾选添加后录入数据,避免了过去逐行查找、错行错列的问题。历史数据电子化存储,还解决了工作交接时资料丢失的困扰。
为解决基层报表台账多、指标杂、重复报等问题,2025年,贵州将“抓好‘一张表’采集指标动态调整和平台功能优化”纳入重点工作,一场以技术创新驱动基层治理变革的探索由此展开。
日前,在贵州师范大学筹建中的贵州省先进计算全省重点实验室,“一张表”项目技术负责人——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与产品研发中心系统架构师胡道权给记者介绍了项目系统实现的三大升级突破:在架构设计上,突破传统“一业务一系统”模式,搭建跨部门统一采集平台,将25个部门的业务需求整合至统一表单,基层只需填报一次数据,即可满足多方需求;在数据治理层面,将传统报表拆解为独立基础数据单元,如经济指标、人口情况等,通过“数据积木”式组合,实现“一次采集、多处复用”;在应用维度,建立动态表样解析引擎,支持灵活配置报表样式,省级报表自动汇总时间压缩至10秒内。
胡道权表示,项目组构建了多维分离存储模型,突破了亿级数据处理、高并发访问等技术瓶颈,单表可承载十亿级数据量并保持毫秒级响应,支撑全省1.8万个村级终端同步操作,数据变更实时同步至省级平台,为系统高效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一张表’系统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轻了负担。”实地走访后,六盘水市水城区统计局一股负责人顾橙漾表示,该系统取消了大量可有可无的报表台账,全面压减填报指标,让基层的“表哥”“表姐”们轻松不少。重复调度的指标大幅减少,基层填报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谈及工作效率的提升,顾橙漾分享了实际工作中的变化:“以前审核报表时,发现异常数据,需要反复打电话,还不一定能准确找到数据源头。现在,我直接在平台上就能快速定位到是哪个村、哪个组出现的异常,随即联系填报人员核实,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就政务管理而言,技术创新核心在于实现数据共享,推动政府部门间协同办公。”顾橙漾指出,通过数据共享功能,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政府数据公共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向基层采数要数,切实将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目前,胡道权团队正与贵州师范大学深化校企合作,利用贵州省先进计算全省重点实验室平台,重点攻关AI辅助的text2sql、数据分析等技术,推动“一张表”与“贵政通”移动平台集成,实现“指尖填报、数据秒传”,让村干部在田间地头也能便捷维护数据。同时,构建省级数据交换中枢,打通部门数据壁垒,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
据统计,目前全省村级填报报表从95张整合为1张,指标从1569个精简至219个,其中村级只需填报150项,其余由省、县、乡镇分级负责,基层负担减轻60%以上。
从“减表瘦身”到“数据赋能”,贵州的实践证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深度融合,能切实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