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051号提案的答复

省科技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05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1-08-20 14:32 字体:[]

省科技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第1051号提案的答复

黔科提复字〔2021〕60号

致公党贵州省委员会:

致公党贵州省委员会提出的《聚焦十大工业产业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的建议》收悉。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科技创新与十大工业产业结合方面工作开展情况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实体经济的骨架和区域竞争的重要基石。近年来,省科技厅会同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强化协作、聚力合力,围绕科技创新主线,较好推动了全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省科技厅累计在十大工业领域组织实施了320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安排资金1.9亿元,组织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了179项成果转化项目,安排资金1.1亿元,推动科研成果在企业的转化应用及产业化;组织实施了27项科技重大专项,安排资金2.3亿元,围绕十大工业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重点产业、关键环节补链、强链;组织本省单位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累计获批10项项目(课题),获资金支持7834.5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引导了创新联合体建设。例如,组织盘江煤电集团牵头实施“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煤炭智能采掘技术”科技重大专项,组建了包括贵州大学以及省外高校、科研院所、优强煤机装备企业十余家单位在内的项目联合体,攻关贵州地质条件下的智能采掘技术;又如,支持中航贵飞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集聚区域产业,支撑打造贵飞工业联合体,推动航空装备制造业实现专业化分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省工信厅累计支持工业科技创新项目357个,安排资金2.8亿元,赋能工业转型升级,做大产业规模;积极向工信部争资争项,2016年以来,累计获中央财政支持9085万元。

二、关于提案中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政府组织力度

一是围绕省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2020年,省科技厅制定了《十大工业产业科技支撑方案》,对各产业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各专班纪要明确任务进行细化,提出了十大工业领域重点支持方向,并通过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等方式落地落实,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

二是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地位,从2017年起,持续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活动,对全省科技型企业、十大工业产业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征集企业创新需求,制定《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清单》,以年度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的形式进行发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鼓励产学研合作,以项目带动创新联合体建设。

三是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今年上半年,省科技厅推动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建设联合实验室,6月24日,举行了联合实验室揭牌暨首批项目签约仪式。

(二)破除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的机制障碍

一是在创新征集机制方面。省科技厅与行业部门紧密联动,解决供给不对位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例如,在起草2022年度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中,省科技厅于2020年11月20日,向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大数据局、省能源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科技局致函,征集科技创新需求,共同谋划支持方向,相关意见已吸纳进指南当中。

二是在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方面。省科技厅于2019年9月2日,与省能源局共同发布了《贵州省“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榜单》(黔科通〔2018〕79号);于2019年12月28日,与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共同发布了《贵州省审批服务便民化技术榜单》(黔科通〔2018〕139号);于2020年10月23日,与省能源局共同发布了《2021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煤矿井下5G应用研究及示范”重点项目申报指南》(黔科通〔2020〕73号),重点解决一批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三是在创新平台机制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向行业进行技术熟化、服务和辐射,将单一平台打造为体系化开放平台,省科技厅在2020年开展了全省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估工作,对平台对外开放、合作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部分平台的作用发挥不断凸显。例如,贵州省安防视频图像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筹200万元开放式课题基金池,面向国内从事安防视频图像处理领域的大学、研究机构、研发企业、研发团队等公开申报,每年从提交的申请中评选2-3项开放课题,提升技术水平、开发新产品,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与此同时,强化相关配套体系建设。

一是省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起草了《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数测评办法》《贵州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测评方案》,对全省各市州、省直各部门推动新型工业化、园区高质量发展进行考核评估,保障政策、项目、资金的落地见效。

二是完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体系。2019年8月,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印发《贵州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制度”,并在遵义市农科院开展“技术股+现金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将职务科技成果辣椒新品种“遵辣9号”的使用权赋予科技人员余常水实施转化,将“骄阳6号”的使用权赋予科研人员田浩团队,由田浩团队成立遵义骄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2020年,遵义市农科院辣椒科研团队共为遵义市提供了23.1万亩辣椒换种工程种子,占全市辣椒换种工程的80%。

(三)加大对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的资金投入

一是2021年为推进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省级财政统筹资金出资70亿元,设立了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基金将通过参股投资子基金及战略性项目直投等方式,预计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不低于140亿元,在项目端实现总投入不低于210亿元;围绕我省工业主导产业,重点投向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制造服务业、现代能源、新材料、现代化工、特色食品、优质烟酒、健康医药、新型建材等领域。

二是2020年省科技厅出台了《省科技厅权责事项运行规定(暂行)》,对于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功能定位和资助方式,推动创新联合体建设。

三是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贷款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物问题,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自2018年以来,省科技厅分别与建行贵州省分行、工行贵州省分行、贵阳银行合作共同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资金池,目前风险池规模为1500万元,通过风险资金池撬动,合作银行累计共为1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3亿元以上。

三、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致公党贵州省委建议,我们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坚持企业主体地位,通过项目引导、平台搭建等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

二是进一步完善创新征集体制,找准技术痛点,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持续探索“联合揭榜挂帅”;通过优化整合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为技术创新中心等方式,打造“体系化开放平台”,为产业发展蓄力。进一步落实效能评估、人才评价、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为产业创新保驾护航。

三是省科技厅、工信厅、财政厅等部门,将做好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的遴选工作,统筹用好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持续做好科技金融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创新联合体,以创新驱动我省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培育打造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继续培育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学习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做法,完善体制机制,加大金融扶持和人才培育,力争“十四五”期间打造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021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璟;联系电话:85829721)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