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1-2390681 | 信息分类: | 建议提案 |
发布机构: | 公开日期: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成文日期: | 2021-08-20 | ||
名 称: | 省科技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061号提案的答复 |
省科技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第1061号提案的答复
黔科提复字〔2021〕61号
民建贵州省委员会:
民建贵州省委员会提出的《改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科技厅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创新政策,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企业把握国家产业和政策导向,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一是出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7年,为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维护科技成果转化各方合法权益,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了《贵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17〕41号);2019年,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印发了《贵州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黔科领发〔2019〕2号)。二是强服务,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分类指导、梯次发展”的原则,建立了遵循企业成长规律的长效梯次培育机制,构建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2020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97家;省级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企业2018家,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力量;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563家。
二、关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市场导向机制”建议
一是持续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制定。《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单独作为一个章节,明确聚焦成果转化难点问题,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服务,建立健全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二是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评价机制。《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贯彻落实职称系列改革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相关系列职称申报评审条件修订工作的函》(黔人社函〔2019〕316号)中提出,“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评价力度。2020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科技厅完成了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申报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将科技人才进行了分类,根据其工作特点,分别制定了评价标准,细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职称评定的标准,为进一步科学客观评价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以市场化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8年,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支持企业申报股权投资专项,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目前正在积极探索。
三、关于“产学研协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建议
一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做实创新平台,以有条件的产业集群为依托,立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汇聚创新要素,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上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全省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11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2个。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9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70家(其中国家备案2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2家(其中国家级9家)、大学科技园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高新区和创新平台已实现市(州)全覆盖。
二是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三五”期间,聚焦十大工业产业、十二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立项支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项目716项,立项经费5.12亿元。以创新券的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为解决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需求,采取普惠方式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对企业与科技创新服务单位市场化约定的创新行为进行资助,降低企业研发成本,2015-2020年,全省共发放23期科技创新券,800多家企业获得券额1.7亿元,兑现总金额达6518.05万元。
四、关于“科技与金融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议
一是设立科技贷款风险池,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省科技厅持续推进与银行的合作,分别与建行、工行、贵阳银行合作,设立科技贷款风险池,与合作银行合作推出科技企业贷款产品,建行按8倍、工行和贵阳银行按10倍放大贷款比例,面向小微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重点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问题。通过风险补偿机制进行适当的风险分担,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贷款的支持力度。2020年全年通过风险资金池撬动,合作银行累计共为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2亿元以上。
二是筹划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国办发〔2020〕3号)及2020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安排,组织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深入研讨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知识产权融资难的痛点、难点,分析其症结原因并探索解决的途径,筹划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探索解决知识产权处置的评估问题、通道问题,与银行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型企业特征的产品,力争通过平台搭建,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轻资产科技公司融资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等问题。
三是推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引导各类资本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为落实《科学技术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2018-2022)》“共同设立引导基金”的议定事项,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在贵州的转化与应用,根据省政府工作安排,省科技厅牵头起草了《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暂名)设立方案》,并积极与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接,争取将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作为子基金纳入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通过基金引导,落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五、关于“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建议
2020年,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黔府发〔2020〕7号),省科技厅牵头科技研发创新发展工程,并制定了科技研发创新发展工程年度工作计划,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创新孵化等服务,着力提升应用技术研发、综合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推动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积极发挥服务支撑作用。注重技术转移团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贵州大学组建团队依托大学科技园、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等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贵州师范大学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负责全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贵州医科大学联合5家直附属医院,共同出资成立了贵州医科大学医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学校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促进了医药类,医疗技术类、医疗器械类成果的转移转化。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贵州技术市场平台信息发布、线上线下对接交易功能。强化政府技术转移机构管理和服务职能,推进社会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技术转移机构。依托有条件的地方和机构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人才培育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置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岗位,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队伍。到2025年,计划培养200名以上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培育20家省级及以上技术转移机构。
2021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周阳;联系电话:18818859816)